庆长文库网

先秦史学发展特点述论-凯时88kb88

凯时88kb88-尊龙人生就要博旧版 > 专题范文 > 党史学习 > / 正文

2023-01-13 20:50:02

摘 要:先秦是我国古代史学的发端,在我国历史研究领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从远古神话的出现,到甲骨文金文的记录、各种史籍的产生以至春秋战国多种历史撰述的出现、史官及史官制度的产生、多种历史意识和史学观念的出现及交融,先秦史学呈现着自己的发展特点。先秦史学在我国史学发展、研究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具有十分鲜明的特点,对于当今史学研究的方法、态度与社会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尤其是先秦史学对于先民生活方方面面的记录更具有研究价值。

关键词:先秦;史学;发展特点 中国历史经历了独特而又漫长的发展历程,期间虽有曲折,但是总体上保持了连续性与发展性。而说起中国史学发展的起源,就必须重点研究我国先秦史学。先秦是中国古代史学的萌发时期。从上古神话的出现,到甲骨文、金文的相关历史记录、各种史书的产生以及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历史撰述的出现,先秦历史学都展现出自己独特的发展特点。

一、先秦史学的开端

作为中国史学开端的先秦史学,历来受到广大历史学家的高度重视。先秦史学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也走过了神话传说与历史传说相结合的一个过程。由起初的使用甲骨文、金文记述历史,后来出现的与王侯将相有关的史料,到最后史学在春秋战国的高速发展,这些都是构成先秦史学的重要发展阶段。

具有传奇色彩、美妙动听的神话故事,存在于世界上每个不同民族的历史中。而在中国古代,先秦期间的神话故事,大致上分为四类:一类是氏族起源的神话;一类是人们挑战大自然的故事;一类是描述部族间的战争;一类是记载先秦时期人民生产生活的情况。但是神话并不能等同于历史。神话传说虽然与历史史实有一定的交织与关联,但不论其内容多么奇幻绚丽、引人入胜,也不论其描述得多么详尽,其与现实还是具有一定的差距的。从另一方面来说,先秦时期的神话传说在某些程度上也反映出了先民社会生活的情况,因此也具有很宝贵的历史价值。

文字出现后,历经了漫长的时间,历史与神话传说以及各种史实才能够得以记载下来。甲骨文是当前已知的、最早的、相对较成熟的文字。甲骨文属于卜辞范畴,主要刻在兽骨龟甲的上面,带有很強的宗教性质,但是从历史记载的角度来看,甲骨文还是属于无意识范畴的。卜辞基本上都会记下关于占卜的缘由、结果,占卜的时间、所在位置、人物的活动等,从这些我们就能够大致知道殷商王室的活动以及与那个时期社会的种种联系,通过一定的研究,还能够进一步了解到当时的历法、畜牧、气候、田猎、战争、农耕、祭祀等情况。因此,这无疑是中国最早的一类历史记录,也是编年史的直接起源。

金文产生于甲骨文以后,主要雕刻于铜器上。金文在殷商晚期到战国一直存在。金文有别于卜辞,因为殷商时期的卜辞具有一定的宗教性质,而金文主要记载了战争胜利、斩杀敌人、祭祀大典、赏赐功臣和土地等事件,这些记载不但记述详尽,而且多以编年体呈现,是研究西周史不可或缺的材料。金文属于有意识的历史记录,而且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我国著名学者郭沫若先生认为金文是后来《尚书》等著作的原型。《尚书》和《史记》的相关篇目还对商代的一些文献做出了记录,甚至涵盖了西周的许多篇目。最重要的是商周时期的史籍记录大多由史官撰写,这些对于史学的发展都有很大的跨越。

二、先秦史学的发展特点

(一)历史撰述的出现

中国确切的纪年开始于公元前841年。从西周晚期到春秋,历史纪录渐渐兴起,各个诸侯国也逐步开始设置专门的史官进行编写史书的工作,编年体国史由此产生。这些历史著作表明从西周末期开始,除了大的王朝外,各个诸侯国也与历史记载息息相关。春秋末期由孔子撰写的《春秋》的问世,表明了私人修史的正式开始。随后在战国时期,在以往发展的基础上私人修史进一步繁盛,出现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国语》《左传》等。春秋战国时期的《春秋》《左传》《国语》等著作把原来的历史记载提升到史学阶段。从这里可以看到,先秦史学的发展过程“由远古传说之极为迟缓的进展,经过殷周、春秋、战国而步履逐渐加快”“文字记载由简单的片段逐步形成正式的史书”,并且同时出现多种历史撰述,这是先秦史学发展的一大特点。

(二)多种历史体裁的出现

文字正式出现之后到春秋前期,先秦史学一直处在一个比较低的发展程度,可以算是一个过渡时期,伴随显而易见的原始性。其特点为记事零散、片面、不详细,人们无法从中了解到史实的全貌,也无法掌握各个史实间的相互联系,更无法从中找到一定的规律。春秋战国期间,在编年史发展的同时许多史书体裁逐步出现,其中包括许多富有文采的佳品,它们就属于早期的历史文学,这也是先秦史学发展的第二大特点。

这一时期编年史发展的典型代表是《竹书纪年》和“春秋经传”的问世。《春秋》主要记载了鲁隐公元年到鲁哀公十四年间的史实,共二百四十二年,有明确的时间顺序,“记事者,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年”,年年相连,具备了基本的人、时间、事件、地理位置历史四要素,并且具备了历史连续性观念,已有编年体史书的雏形。但是其记述过于简单,只是从历史事件的宏观角度去记录,而不注重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并且内容也有不尽完善的地方,所以离不开注释。其后出现的“传”,就是广大史学研究者为其做的注解,而《春秋》原书则为“经”。

当时涌现的许多史学佳作都流传至今,例如《战国策》《国语》以及最为优秀的《左传》。《左传》以描述战争场面为主,如鄢陵之战、城濮之战等,皆是绘声绘色,令人身临其境一般。《左传》的写作手法和写作形式对后来的《史记》都有很大影响,《左传》在作为一部史学佳作的同时,更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

(三)史官及史官制度的出现

我国产生史官并开始建立史官制度是在先秦时代,与此同时,也使史学开始拥有了政治化的倾向,“以史为鉴”“以史资治”“以史辅政”成为我国古代史学发展的最重要内容,这是先秦史学发展的第三大特点。

我国古代的史官及制度确切产生的时间已无从考据,但传说很早以前中国就设立了史官一职。在我国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史官,上古黄帝时期有仓颉、沮涌,舜帝时期有伯夷,夏朝有终古等。但是“史”作为一个名目出现在商朝是可以肯定的。而甲骨文当中有“太史”“内史”等字样,这些人原本与宗教官“巫”“卜”等没有太明确的分界,都属于执管文书、草拟皇命的。但除此之外,他们还同时担负记录国家发生的重大事件的重任,他们同时还参与占卜祭祀,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但是,殷商时期的史官在国家有很崇高的地位,他们的行动言论可以影响商王,并且可以代表上天监督商王。到了西周,史官设置名目更加多样,《周礼》有“御史”“外史”“内史”“小史”“太史”等称谓。各个诸侯国也专门设立了史官,楚国有左史,秦国、赵国有御史,鲁国、齐国有太史;楚国有倚相,赵国有史墨,晋国有董狐等等。同时西周时期的史官具有明确的分工,内史掌书王命,外史掌书使乎四方。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活动的增加,史官的职能逐步发展成为一种专业,专门负责历史材料的搜集、记载、汇总、编辑、整理保存、史书的编写和典籍的存管。当然,先秦时期的史官所做的历史记载还仅仅是一种简单的记录和年代顺序的编排,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史学,但是他们的这些工作为后世研究古史留下了极其宝贵的资料文献,为史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

先秦时期史官、史籍以及记史制度都有向统治者提供借鉴经验、制约其过分行为、诱导其统治思想的倾向,这使得历史及相关史官能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到政治中,因为当时统治者们都普遍重视历史的借鉴意义,广大史官在宫廷和社会上都有较高的地位,先秦以及后来的历朝历代统治者们都认为历史与政治统治活动密切相关。正是这种重视历史的传统,为我国古代史官制度的长久存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使得史学的发展与政治统治深深融合。

(四)多种历史意识和史学观念的出现及交融

孔子著成《春秋》之后先秦史学分为两条发展道路,一个是史官载笔,一个是私人修史,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许多历史意识和不同的史学观念,这些意识和观念都相互肯定认同、借鉴交融,这就是先秦史学发展的第四大特点。

人们在很早就已经认识到了史学的教化垂训功能,统治阶层认为让贵族子弟明习史书、熟悉掌故是必不可少的。楚庄王问大臣申叔如何教育太子时,得到的答复是“教之春秋,而为之耸善而抑恶焉,以劝戒其心;教之世,而为之昭明德而废幽昏焉,以休惧其动,教之诗,而为之导广显德,以耀明其志;教之礼,使知上下之训……教之故志,使知兴废者而戒惧焉;教之训典,使知族类,行比义焉”。这一段言论提出了用历史知识实施教化、教育,从中吸取营养,学习执政经验,学习施政治国的策略等思想内容。这些重视历史、理念先进的史学进步观,是在史官制度、官方记史制度与历史学相互融合、借鉴的基础上产生、发展的。

汇通古今也是先秦史学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大史学观点。史学家往往都能从历史发展过程中说明其他问题。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著作如《管子》《孟子》《韩非子》等都以古鉴今,《韩非子》将历史一分为三,得出了历史进化论的观点,邹衍则通过“五德终始说”从宏观角度来描述历史发展的轨迹,凡此均是汇通古今的理性化思考。在先秦时期就针对史学理论和史学原则明确提出了汇通古今的主张,《周易》一书中对此就有高度的概括。这里所阐述的“今”是一个基本点,说的是當时的社会现实。后来的《吕氏春秋》在此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发展延伸,说出了“今之于古也,犹古之于后世也;今之于后世,亦犹今之于古也。故审知今则可以知古,知古则可以知后”的言论。由此可以认定,会古通今、以今知古的先进思想是先秦时期的史学观念之一。

先秦时期的历史学家有着极高的社会责任感。他们大力提倡“良史”观念,在治史态度上实事求是、态度严谨、道德感极强。也正是因为这种崇高的理念,先秦的史家能心系社会,在为统治阶层服务的同时,还能够关注民生以及社会未来的发展变化。当时的史官,大多都能做到不畏强权,如实记录,具备优秀史官理应具有的品质和节操,为后世的史官树立了榜样、模范。

先秦时期,“历史观点上由神权的看法发展为人为的看法,并形成两种看法的斗争,实质上既有神论和无神论的斗争,同时在历史观点上还有变与不变的斗争”。总的来说,春秋之前历史总是带有一定的神话神秘色彩,春秋时期开始,逐渐由关注“神”转变为关注“人”,这一时期史学开始逐步摆脱远古的神话传说,历史不再与神话、迷信、巫术占卜等相关联,“重人事而轻天命”,解释事情也能从人的角度出发、考虑,而不是一味从鬼神天意的角度看问题。孔子也提出对鬼神之事应抱有“敬而远之”的态度,虽然不是彻底否定,但也不要去刻意宣扬。到战国时期,人的作用被更加重视起来了。虽然人们还保留有一定的尚古意识,但是不少史学家已经逐步开始探索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了,与以往相比较,不得不说是巨大的进步与飞跃。历史观点带有的进步倾向也与当时历史发展的实际情况相一致,在春秋战国的大变革时代,还萌发了变革的思想,产生了变通史观。“这种变通观是古人哲学思想中的精华。后世史家著史,大多能以变通观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之一”,所有这些都对后世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王秀梅.诗经·大雅·荡[m].北京:中华书局,2015.

[2]左丘明.国语·楚语[m].北京:中华书局,2013.

[3]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6.

[4]白寿彝.中国史学史:第一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5]白寿彝.中国史学史:第二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编辑 温雪莲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