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长文库网

由学生提出意外问题的反思-凯时88kb88

凯时88kb88-尊龙人生就要博旧版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 正文

2022-11-04 15:55:11

初中思想品德课(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课中一个知识点是关于“法律保障公民权利”。课文内容表述为:“‘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我国通过建立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保障公民的权利。”在备课的过程中,我考虑如何处理教材才能确保做到使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和树立价值观、法律意识。适时,“重庆杨武夫妇房屋拆迁”的新闻引发关注,其中杨武夫妇手持宪法和挥舞国旗的举动很能佐证课本的知识观点。于是,我决定在教学过程中引入这一社会材料作为背景,以丰富教学内容。

整个教学过程和预案设计基本吻合,教学活动开展得很顺利。在讲述到“法律保障公民权利”这一知识要点时,我适时抛出问题:“最近,重庆出了个最牛钉子户的新闻,同学们知晓吗?”正如备课设计时预料的一样,学生对于这一新闻是知晓的,但仅限于知道,缺乏对整个新闻事件的全面了解,更缺乏从法律、法理的角度剖析该新闻事件,说明学生缺乏法律观念与意识,也说明在这一阶段培养与教育学生法律意识与观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于是,我按照教学预设展开教学活动:介绍了新闻事件的整个背景和过程,在介绍的过程中对预设的两个细节背景——杨武夫妇手持宪法和挥舞国旗的举动,让学生展开讨论,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结出有关认识,完成预设目标,顺利实现了三维目标。此时,我对最初的教学设计是比较满意的。

在准备转入新课小结教学环节时,我发现有两名学生在交头接耳。我对他们影响课堂教学秩序的行为有些不满,于是点了其中一名学生,并问他:“如果有什么需要讨论的问题,可以在班级公开讨论。”学生沉默不语,只是将头低下。我觉得已达到批评教育的目标,便让其坐下并准备转入下一个教学环节。但这时另一位同学举起了手,在经过允许后,他说:“既然法律保障公民权利,为什么法院还会判决拆除房屋呢?”因为在我所提供的背景材料中有这样一段描述:“重庆九龙坡区法院裁定支持房管局关于搬迁的裁决,要求被拆迁人杨武在本月22日前拆除房屋。如不履行,法院将强制执行。”课堂教学出现了意外,我既有些惊讶——惊讶于该同学的细致与逻辑思维的缜密,也有些紧张:该如何处理这个意外呢?我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学生:“同学们,你们怎么看待××同学的问题?”很明显,这样的处理结果出乎他们的意料,于是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并踊跃举手发言。但是,这样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是超越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的,同学们七嘴八舌的讨论有可能将其刚刚建立的法制意识和观念搞乱,所以我果断地决定结束学生们的讨论。我说:“××同学的问题留做课后作业,同学们下课后可以继续讨论。现在,我们布置下节课的预习提纲。”××同学的问题引发的讨论暂时被搁置起来。

课程虽然结束了,但××同学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圆满解决。课后,对于解答学生的这一疑惑我反复地思考:如何在学生现有知识水平的前提下,在不影响其建立正确的法制意识和观念的条件下,使学生的疑惑得到消除?在与同校其他教师商量后一致认为,可以 “曲径通幽”,采用类比法,让学生自己体验与感悟。

利用休息时间,我将××同学叫到办公室,首先向他表示歉意,同时给他讲解了事件处理的全过程,进一步指出作为法院的裁决也只是过程中出现的失误,最后的结局是“各方的积极协调,拆迁工作于4月2日完成,历经三年的重庆杨家坪鹤兴路旧城改造项目拆迁纠纷告一段落”。圆满的结局恰恰证明了我国是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国家法律保障和维护公民权利。经过讲解,××同学真正理解了“法律保障公民权利的”的基本认识。同时,由于我没有漠视××同学的问题,并且给予了特别关注,使××同学感到他受到了尊重,引发了情感共鸣,××同学学习更加努力,这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表现得特别明显。

【案例反思】

通过这节课,我意识到在教学中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思品课上要鼓励学生说真话。初中学生的思想已经具有独立性,会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脑子思考,有自己的独立见解。教师在教学中只有面对实情,讲真话,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才能使学生心悦诚服;反之,学生只能跟着说假话。要做到鼓励学生说真话,教师要首先做到讲真话。作为思品课教师要不断教育自己要“用信念来培养信念”,对自己所讲授的道德认知要有坚定的态度,这样才能不被复杂的社会现象所动摇,才有可能以理服人。教师还要发扬教学民主,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看法。学生对教师所授的知识有不同看法是客观存在的,也是正常的;不让学生说出来,教育就缺乏针对性,难以收到实效,而且还会由于学生缺乏强烈的共鸣难以实现“三维”目标,不利于学生正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建立,也不可能培养学生识别和抵制错误认识的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发扬民主,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看法,允许学生和教师讨论,在民主平等的气氛中师生共同追求真理。最后,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注意讲话的艺术。教师对学生要有关爱之心、理解之心、宽容之心。教师要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在人格上要充分尊重学生,对他们的缺点和错误要理解、宽容。通过平等、亲切的语言所营造的情境,能增强教师的亲和力(包括课内课外),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自己的周围,努力缩小师生之间的距离,从而鼓励学生敢于质疑、追问、合作和参与。

二、开发利用社会资源为教学服务的同时应保持审慎的态度。新课程改革提出“生活化”的理念,强调教学要与生活紧密相连,要把课堂变成学生探索世界的窗口,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课堂。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要遵循新课程理念,敢于突破课本教材的束缚,树立“社会即课堂”的观念,及时了解社会形势的变化、经济形势的发展、思想观念的更新以及科技的进步等社会变化与发展的新内容,冷静分析,认真汲取其中的养分,充实自己的备课内容,丰富自己的教学素材。

教师在开发利用社会资源为教学服务的同时应保持审慎的态度。要认识到“学生是受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充分认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认识到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教学预案,教学行为必须为学生发展服务。要认识到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性,学生的自然情况、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以及学习能力,对于实现“三维”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在开发利用社会资源时,要特别注意做到观点材料化、材料学生化,要做到有所“取”、有所“舍”,既善于用现实社会中的材料来证明观点,同时必须将材料与学生的实际结合起来,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原理和知识来分析和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炼出观点和知识;指导学生在构建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基础上,进一步主动地、有意识地把思想品德的学习与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在社会生活中时刻学习思想品德,以利于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提高教学效果的持久性。

三、科学而艺术地融合“预设”与“留白”,正确处理课堂教学中预设教案与动态生成的关系。在课堂教学中,大多数教师总希望将自己课前精心设计的教案能顺利执行下来,以达到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而不希望在自己的课堂上节外生枝。但教学实际往往是始料不及的。课堂上的情况是千变万化的,往往会出现一些意料之外、始料不及的情况。因此,在教学设计(预设)时,就要依据课程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做到有目的地“留白”,同时要随时根据学情、课堂环境等变化,正确处理课堂教学中预设教案与动态生成的关系,对原设计进行调整,以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增强课堂教学的活力,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亮点。对学生积极、正面的“参与”要大胆鼓励、利用;对消极、负面的“参与”应采取更为机智的方法,做到既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又要让学生认识到这种参与的不妥之处,以促使预设和生成目标的和谐统一。只有把整个思想品德教学置于一个动态的开放性系统之中,才能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实施素质教育。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正确处理课堂教学中预设教案与动态生成的关系,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①教师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认识到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中,产生“教案”预定之外的事情是很正常的,正确、科学的引导更能激发学生更大的求知欲望。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遇到动态生成的问题时,态度要清晰明确,处理方式与方法要灵活机智,但切忌不理不问或故意回避;③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问题,一般由学生来解决他们自己的问题;具有普遍倾向的问题可以确立为师生共同探索的问题,共同研究,增强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兴趣;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确实无法解决的,教师要实事求是地向学生讲明,同时可以作为课后探究作业留在课后探究。

(作者单位:安徽省蚌埠第十中学)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