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长文库网

《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的六个要点-凯时88kb88

凯时88kb88-尊龙人生就要博旧版 > 专题范文 > 工作要点 > / 正文

2023-01-01 10:10:04

1 正确对待俄国革命经验

现在我们已经有相当丰富的国际经验,它十分明确地说明,我国革命的某些基本特点所具有的意义,不是局部地区的、一国特有的、仅限于俄国的意义,而是国际的意义。我这里所说的国际意义不是按广义来说的......

我是按最狭义来说的,就是说,所谓国际意义是指我国所发生过的事情在国际上具有重要性,或者说,具有在国际范围内重演的历史必然性,因此必须承认,具有国际意义的是我国革命的某些基本特点。当然,要是夸大这个真理,说它不限于我国革命的某些基本特点,那是极大的错误......

要善于把共产主义共同的和基本的原则应用到各阶级和各政党相互关系的特点上去,应用到向共产主义客观发展的特点上去,这种特点每个国家各不相同。我们应该善于研究、探求和揣测这种特点。

十月革命胜利后,无产阶级首先在俄国取得政权,建立苏维埃政府,给深受资本主义压迫的工人无产阶级和受压迫的各民族带来了希望,指明了前进的道路。一些国家纷纷奋起学习俄国革命经验,效仿俄国。而第二国际的机会主义者则极力否认俄国革命经验的国际意义,认为俄国是一个落后的国家,其革命经验对于比其先进的国家没有指导和借鉴意义。对此,列宁依据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原理,指出俄国革命经验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意义,要求正确对待俄国革命的经验。他指出俄国作为一个帝国主义国家,具有帝国主义国家的共性,俄国所发生十月革命和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在国际上具有重要性,或者说,具有在国际范围内重演的历史必然性,因而具有国际意义。但是任意夸大这个国际意义,就是错误的。由于俄国具有不同于他国的政治传统、文化习俗、地理环境等,所以俄国革命又具有特殊性。俄国革命经验“模范”性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结合。任何民族或国家既不能凭借特殊国情否定俄国革命的基本经验,也不能彻底否定本国国情,照搬俄国经验,应该既要重视学习俄国的普遍性经验,并与自己具体国情进行灵活结合运用。

2 布尔什维克成功的基本条件之一是实现极严格的纪律

大概,现在差不多每个人都能看出,如果我们党没有极严格的真正铁的纪律,如果我们党没有得到整个工人阶级全心全意的拥护,就是说,没有得到工人阶级中所有一切善于思考、正直、有自我牺牲精神、有威信并且能带领或吸引落后阶层的人的全心全意的拥护,那么布尔什维克别说把政权保持两年半,就是两个半月也保持不住。

列宁尤为重视党的纪律,并振聋发聩地指出,布尔什维克成功的基本条件之一是实现极严格的纪律,否则,布尔什维克政权就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土崩瓦解。

有些同志在总结革命胜利的原因时,比较重视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指导等,但对无产阶级的纪律问题没有深刻思考,甚至故意忽视纪律的重要意义。

列宁总结十月革命的实践经验得出,在残酷的阶级斗争中,无产阶级只有懂得,除却能够得到工人阶级的拥护和支持外,必须依靠严格的组织纪律,才能保证路线方针政策贯彻执行,才能实现行动一致、打造意志统一的队伍,才能凝心聚力,形成强大的战斗力,才能进行长期的、顽强的、拼命的、殊死的斗争,战胜强大的敌人。没有严格的纪律,组织就会涣散,队伍就会散漫,战斗力就会削弱,也不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得之不易的政权就不会长治久安。

3 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纪律是靠什么来维持的?是靠什么来检验的?

是靠什么来加强的?

这里首先发生这样一个问题: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纪律是靠什么来维持的?是靠什么來检验的?是靠什么来加强的?第一,是靠无产阶级先锋队的觉悟和它对革命的忠诚,是靠它的坚韧不拔、自我牺牲和英雄气概。第二,是靠它善于同最广大的劳动群众,首先是同无产阶级劳动群众,但同样也同非无产阶级劳动群众联系、接近,甚至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同他们打成一片。第三,是靠这个先锋队所实行的政治领导正确,靠它的政治战略和策略正确,而最广大的群众根据切身经验也确信其正确。

在对苏维埃政权和布尔什维克欢呼的同时,应该对布尔什维克为什么能够建立革命无产阶级所必需的纪律的条件多作些认真的分析。

列宁指出,布尔什维主义所以能够建立并且在1917—1920年异常艰难的条件下顺利地实现铁的纪律,有其俄国特殊历史条件,即布尔什维主义是1903年在最坚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上产生的和在这个坚如磐石的理论基础上进行了15年(1903—1917年)实践的历史,这段历史的经验之丰富是举世无双的。除此之外,还有三个普遍性条件:靠无产阶级先锋队的觉悟和它对革命的忠诚,同最广大的劳动群众密切联系和实行的政治领导、政治战略和策略正确。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条件不能一下子就产生,只有经过长期的努力和艰苦的实践才能造成这些条件;同时,持有科学的理论,具备一定的理论素养,“会使这些条件容易造成”。但是,“只有同真正群众性的和真正革命的运动的实践密切地联系起来,这些条件才能最终形成”。列宁还强调,一个先进阶级的政党,“没有上述条件,就不可能建立起纪律。没有这些条件,建立纪律的企图,就必然会成为空谈,成为漂亮话,成为装模作样”。

4 布尔什维主义是在同党内外敌人坚决斗争中成长、壮大和得到锻炼的

首先是而且主要是在反对机会主义的斗争中。

对于这个敌人,布尔什维主义过去和现在都给予极大的注意。关于布尔什维主义在工人运动内部的另一个敌人,就不能这样说了。国外还极少知道布尔什维主义是在同小资产阶级革命性作长期斗争中成长、成熟和得到锻炼的......

布尔什维主义在1903年诞生时,便继承了同小资产阶级的、半无政府主义的(或者是迎合无政府主义的)革命性作无情斗争的传统......

布尔什维主义同自己党内“左”倾的斗争,有两次规模特别大:一次是1908年关于是否参加最反动的“议会”和是否参加受最反动法律限制的合法工人组织的问题;另一次是1918年(缔结布列斯特和约时)关于可否容许某种“妥协”的问题。

布尔什维主义要发展,布尔什维克党要壮大,离不开工人运动。但是工人运动内部也不纯净,依然存在一些错误现象和反动敌人。工人运动中存在着机会主义和小资产阶级革命性较强的无政府主义,而无政府主义往往是对工人运动中机会主义罪过的一种惩罚。布尔什维克党同机会主义的斗争是长期的和主要的,从其建立伊始就同它作坚决的斗争,这方面的活动一般为大家所熟知。但是,同小资产阶级革命性的长期斗争国外却极少知道,但它也是布尔什维克党面对的另一个重要敌人。因为小私有者,即小业主,在很多国家不仅数量大,还由于受资本主义制度的长期压迫,小私有者生活往往异常急剧地恶化甚至遭到破产,这就容易使其转向极端的革命性,而这种革命性又具有不彻底性和摇摆性,很容易受各种资产阶级思潮的影响。布尔什维克党从其诞生之日起,就继承了同其革命性斗争的传统,并在日后不断巩固和加强。布尔什维克主义同自己党内“左”倾的两次大规模斗争也使得布尔什维克党得到锻炼和成长。在斗争中,布尔什维克党更加灵活地把合法的同不合法的斗争形式、议会的同议会外的斗争形式互相配合,提升了布尔什维克党正确使用斗争策略的水平,增强了坚韧性、组织性、纪律性和坚定性。同敌人的斗争促进了布尔什维克党的成长和壮大。

5 共产党人要善于实行必要的妥协让步

在布尔什维主义全部历史中,无论在十月革命前或十月革命后,都充满着对其他政党包括对资产阶级政党实行机动、通融、妥协的事实!

要战胜更强大的敌人,就必须尽最大的努力,同时必须极仔细、极留心、极谨慎、极巧妙地一方面利用敌人之间的一切“裂痕”,哪怕是最小的“裂痕”,利用各国资产阶级之间以及各个国家内资产阶级各个集团或各种类别之间利益上的一切对立,另一方面要利用一切机会,哪怕是极小的机会,来获得大量的同盟者......

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不作任何妥协,不实行任何机动”这种操之过急的“决定”,只会有害于加强革命无产阶级影响和扩大革命无产阶级力量的事业。

......革命阶级的政治家如果不善于实行“机动、通融、妥协”,以避免显然不利的战斗,这样的政治家是毫无用处的。

“左派”共产党人以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自居,提出了“不做任何妥协”的口号,主张在斗争中坚决不能做任何妥协退让。列宁引用恩格斯的话批判“左派”共产党人,“把自己的急躁当作理论上的论据,这是何等天真幼稚!”幼稚而毫无经验的人们以为,只要一承认容许妥协,就会抹杀机会主义和革命马克思主义或共产主义之间的任何界限,实际上这种认识是错误的。由于反革命力量还比较强大,革命形势复杂多变,实现奋斗目标困难重重,事先拒绝采用机动办法,拒绝利用敌人之间利益上的矛盾(哪怕是暂时的矛盾),拒绝同各种可能的同盟者(哪怕是暂时的、不稳定的、动摇的、有条件的同盟者)通融和妥协,是非常错误的。共产党人在革命中灵活的进行必要妥协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共产党人正确运用策略的表现。但是,在适当实行必要妥协的同时,要注意妥协是有原则和限度的,要区分两种不同妥协的性质:一种是背叛无产阶级立场的无原则无限度的叛卖性的妥协,另一种是从整个无产阶级利益出发,做出的暂时性的、局部非根本性的革命性妥协。共产党人既不能不顾客观形势,反對一切妥协形式,也不能无原则无限度的妥协。

6 领袖、政党、阶级、群众之间是辩证统一的

是党专政还是阶级专政?是领袖专政(领袖的党)还是群众专政(群众的党)?”——单是问题的这种提法就已经证明思想混乱到了不可思议的无可救药的地步。这些人竭力要标新立异,结果却弄巧成拙。谁都知道,群众是划分为阶级的;只有把不按照生产的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区分的大多数同在生产的社会结构中占有特殊地位的集团对立时,才可以把群众和阶级对立起来;在通常情况下,在多数场合,至少在现代的文明国家内,阶级是由政党来领导的;政党通常是由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被选出担任最重要职务而称为领袖的人们所组成的比较稳定的集团来主持的。这都是起码的常识。这都是简单明了的道理。何必再另来一套胡说八道,另造一套新奇的沃拉皮尤克呢?

当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德国共产主义工人党”一些人认为自己是“群众的党”、“群众专政的党”,攻击德国共产党是“领袖专政的党”、“领袖的党”,这就把政党与阶级、领袖与群众对立起来。列宁指出,“单是这种问题的提法就已经证明思想的混乱到了不可思议的无可救药的地步”。在阶级社会中,群众是被划分为阶级的,抹杀了群众的阶级属性,也就抹杀了无产阶级在革命中的领导地位。阶级是由政党来领导的。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政治、经济利益诉求,因而产生了代表本阶级利益并为之奋斗的核心即政党。政党通常是由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被选出担任最重要职务而称为领袖的人们所组成的比较稳定的集团来主持的,如果没有这个领导核心,无异于解除无产阶级的武装,只会断送革命。为此竟把群众专政和领袖专政根本对立起来,实在是荒唐和愚蠢得可笑。一些人在“打倒领袖”这一口号掩饰下,实际上是把一些满口谬论的新领袖拉出来代替那些有高超领导才能的老领袖。这些一旦得到纵容,就会导致革命队伍动摇、不能坚持、不能团结、不能步调一致,就必然会断送无产阶级的革命前途。列宁强调,“不学会把领袖和阶级、领袖和群众结成一个整体,结成一个不可分离的整体,它便不配拥有这种称号(无产阶级先锋队)。”

(注:文中楷体部分摘自《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版)

责任编辑:沈 聪

  • 上一篇:
  • 下一篇:
网站地图